小吳是海寧市馬橋街道一家企業的業務員,7月9日,他在展銷會上結識了一名伊朗客戶,兩人交談甚歡。待客戶回國后,雙方通過電子郵件確定了合作關系,開始生意談得非常順利。接下來的幾天,小吳就等著客戶匯來貨款然后準備發貨??墒鞘嗵爝^后,客戶的訂金遲遲都沒有到賬。
難道是客戶毀約了?小吳趕緊登錄公司郵箱準備與該客戶再次聯系,不想嚇出了一身冷汗。在發件箱里,有人冒充公司的名義,給伊朗客戶發去了一封郵件,說公司的賬戶由原來的中國建設銀行改成了渣打銀行,要求客戶將訂金匯至新的銀行賬戶。而收件箱內,伊朗客戶7月24日的回信說,他已經將1.8萬美元的訂金匯出。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之后,小吳立刻報警求助。
類似事件不僅僅發生在海寧的外貿企業。海鹽某外貿企業客戶被騙5.8萬美元,桐鄉某外貿企業的尼日利亞客戶被騙4次共計18萬美元,平湖某外貿企業的馬來西亞、英國、敘利亞、哥倫比亞客戶共計被騙10余萬美元。
騙子竟是黑客
經過調查,警方發現,在上述幾起案件中,騙子使用的招數幾乎如出一轍。犯罪嫌疑人首先通過后臺植入木馬程序,引誘他人訪問相關網站鏈接,從而盜取如QQ、電子郵箱、網游、網銀等賬號和密碼,為實施詐騙做好準備。然后犯罪嫌疑人通過侵入電子郵箱,從收件箱、發件箱內的郵件內容中分析其業務往來情況,并冒用企業業務員身份與境外客戶進行郵件聯系,以企業銀行賬號變更為由,讓境外客戶將貨款轉至指定的銀行賬戶。
據辦案民警介紹,就小吳的案子來說,就是他發出去的郵件先落到了黑客手中,黑客把內容篡改之后再發給客戶,那么之后和客戶談生意的也就不是小吳,而是那個黑客了。